“感谢调解员点醒我们,为这点小事赌上未来太不值得了!”日前,在平罗县崇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握手言和的王阳与张军两家人向调解员表示由衷感谢。这场调解不仅平息了纷争,更给当事人上了一堂深刻的法律风险课。
这起纠纷发生在工业园区某材料厂内,双方夫妇因操作细节产生矛盾从口角之争迅速升级为肢体推搡。调解中,调解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行为背后的法律红线:“若一拳导致轻伤,面临的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双方瞬间认识到冲动的巨大代价,最终,理性选择了和解方案,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结局。
这场和解,正是宁夏“塞上枫桥”调解体系在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生动缩影。5年来,宁夏已建成399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年均调解成功率达96.9%,成功调解18万件纠纷,筑牢了平安宁夏的法治根基。
“一分钟调解圈”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新风景。宁夏构建起“以县级为枢纽、乡级为支点、村级为基础”的三级调解网络,将调解组织延伸至城乡末梢。如今,86%的乡镇(街道)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通过规范化的受理、流转、调处流程,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
行业调解的专业化布局同样令人瞩目。从医患纠纷到劳资争议,从物业矛盾到消费维权,宁夏将调解范围拓展至23个民生领域,建成662个行业专业调委会。
184个“百姓说理评事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41个以调解能手命名的个人品牌调解室扎根基层。“小燕调解室”“王叔说理评事点”等品牌,让“身边人调身边事”成为新常态。截至目前,宁夏已有16个调解组织获评“全国模范”,36名调解员受到全国表彰,成为“塞上枫桥”最鲜活的名片。
“矛盾刚冒头就被发现,还没激化就被化解,这才是最管用的治理。”平罗县司法局崇岗司法所所长李哲的话道出了宁夏矛盾化解的核心逻辑。依托近6000名治安保卫员,联合退役军人、妇联执委等群防群治力量,宁夏构建起“县、乡、村、网格”四级联动网络,让矛盾排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石嘴山的医疗纠纷“调赔结合”、固原的“1+1+3”基层法治经验、中卫的“地面有网格、空中有监控”防控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有专业能力;也不是‘义务工’,得有保障机制。”这是宁夏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共识。通过打造专职、兼职、金牌调解员、志愿者、信息员“五支队伍”,目前全区调解员达21577人,专职调解员占比达2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用制度保障破解长期困扰调解工作的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的修订让调解工作有法可依,“以案定补”机制则按每件50元至2300元不等的标准发放补贴,各级财政每年落实保障资金超1000万元。
如今的“塞上枫桥”,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绘就一幅幅和谐生动的民生画卷。在这里,调解不再是简单的纠纷化解,而成为凝聚人心、传承美德、普及法治的温暖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宁夏答卷。(记者 马忠)